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團隊營收近4億
更新時間:2021-02-24 22:00:53
(記者劉佳)北京高校創業教育和孵化體系已基本構建完成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303支創業團隊營收接近4個億,帶動就業2217人。這是中國網記者12月18日,在“首都教育‘十三五’改革發展成果系列宣傳”發布會上獲悉的。
高校創新 大學生“雙創”團隊反哺社會
今年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。在疫情最嚴峻之初,出現在武漢病房內的一臺送餐機器人闖進了人們的視線,同時也溫暖了病房內與病魔作斗爭的病患,它就是“普渡機器人”。在這個呆萌的機器人背后,是一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創業團隊——普渡科技,他們用“技術抗疫”的行動,展示著首都大學生的擔當與風采。這是北京科技大學雙創成果的縮影,也是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303支創業團隊的一部分。
據北京科技大學招就處處長尹兆華介紹,2018年,學校入選北京市“一街三園多點”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,先后得到市教委資金支持240萬元,以及師資培訓、技能輔導、孵化場地等各類支持,逐步形成北京市與學校間資源、信息等優勢的良性互補,學校創新創業工作也得到迅速發展。期間,學校開展“創新創業通識、實踐培訓課、專業前沿課”線上線下課程100余門,每年累計覆蓋學生萬余人次。建立了集學科專家、投資人、校友等為一體的“結構多元、專兼結合”的200余人導師隊伍,為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。如今,大學生雙創團隊已經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反哺社會。如全國大學生最早一批聚焦精準扶貧,在全國11個貧困縣開展創業活動的“孟子居”項目創始人,2017年作為執筆人之一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并獲得回信;全網粉絲1600萬的95后學生網紅團隊張之助,聯合校內扶貧團隊構建“農戶+電商+網紅”帶貨營銷模式,總成交額超500萬元,間接幫扶貧困戶200余戶;“空氣樂隊”團隊,在校期間打造出讓用戶快速上手、隨時隨地玩音樂的體感音樂產品,獲得數百萬融資,產品更是遠銷美國、日本,創造出大眾音樂新體驗;“便城”無接觸餐柜項目在疫情期間為多家醫院提供無接觸配餐服務,確保配餐環節零感染。
“一街三園多點” 大學生“雙創”北京模式已建成
“十三五”期間,市教委出臺了《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》,提出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為引領,以提升就業創業質量為重點,以強化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,努力構建北京高校創業教育和孵化體系。
據北京市教委高校學生處處長劉新軍介紹,“十三五”期間,北京建成了以“一街三園多點”為標志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。市教委通過與區政府、與企業、與高校共建方式,建設了三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(良鄉園、軟件園、理工園),三園孵化總面積達21500余平米,團隊容量300余支。支持并認定25所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為高校分園,孵化面積近6萬平米,能容納大學生創業團隊800余支。“一街三園多點”創業團隊容納量達到1100余支,拓展了大學生創業實踐空間,推進了高校創新教育和創業實踐。截至目前,市級“三園”累計孵化大學生創業團隊573支,帶動就業4427人,園區創業團隊參加中國“互聯網+”、創青春、創客北京等各類國際國內創業大賽斬獲獎項500余項。25所高校分園,作為市級創業園的延伸和補充,在園孵化團隊753支,孵化人數4706人。其中,157支團隊完成工商注冊,注冊資金合計2.8億元;完成社會融資2.24億元;注冊商標及申請專利合計509項;2020年度營業額2.35億元。
更多資訊請返回首頁查閱:(www.cr072.com)